2022-12-09來源:湖州房探網正文:“提低、擴中” 收入分配改革再提速
■探討十九大精神(三)
“城鄉居民收益增長速度多達經濟增長速度,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笔糯髨蟾嬷?關于五年來居民增收的“成績單”格外亮眼。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再次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之后快于GDP和人均GDP增速。其中,農村低收入群體收益增長最快,城鄉居民收益差距之后縮小。
專家表示,十八大以來,以“提低、擴中、調高”居多線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穩步前進,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持續提高?!疤岬汀毙Ч绕滹@著,農民工逐漸躍居為中等收入者的最重要來源。
普漲 居民收入增速持續減緩
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農村居民收入19342元,同比實際增長7.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1.2個百分點,繼續快于GDP和人均GDP增長速度。
在專家顯然,我國居民收入增速持續減緩有多個動力因素。首先,低收入續向好。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城鎮追加就業人員1097萬人,同比多減30萬人,超過全年預期目標的99.7%,已基本完成。
其次,工資、財產、轉移三項收益穩步較慢增長,特別是居民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益很快減少。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移往凈收入3542元,增長12.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8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1569元,快速增長10.4%,增速比上年同期減緩2.2個百分點。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益分配研究院副院長萬海遠在拒絕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回應,對于轉入中低收益的國家來說,財產性收入通常是包含居民收入的最重要來源。十八大以來,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占比持續提高,由2012年的7.3%提高到2016年的7.9%。這主要是由于城鄉居民出租房屋收入和紅利收入快速增長較快,同時農戶積極發展多種形式農業有助于規模經營,農村居民來自出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收入增長較快。
耀眼的“成績單”突顯的是收入分配改革領域的諸多利好?!疤貏e是十八大以來‘提低’方面政策持續發力,包括增進穩定低收入政策的實行、最低工資標準的不斷提高、養老金的連續快速增長、惠農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強以及脫貧攻堅獲得的決定性進展等?!敝袊缈圃恨r村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穗在拒絕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說。
在萬海遠顯然,要素分配領域的改革同樣可圈可點?!捌┤?容許科研人員合理兼職,讓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技能工人、經營管理人才等在做出更大貢獻的基礎上獲得相匹配的報酬。在繼續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優化收益分配結構方面,更是明確提出七大群體鼓舞計劃以及六大承托行動?!?/p>
突破 中等收入者比重顯著增加
專家認為,以“提低”促“擴中”成為收入分配改革的突破口?;诖?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增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明顯增加。
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30元,同比名義增長8.3%,實際增長6.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8元,同比名義增長8.7%,實際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速度和實際增速分別低于城鎮居民0.4和0.9個百分點。
數據還表明,前三季度,農村低收入群體收益快速增長最快,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從較低到高展開五等份分組,農村低收入組居民人均農村居民收益1020元,同比名義快速增長17.0%。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82上升為2.8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之后增大。
萬海遠認為,提低”效果尤其明顯,新的產生了大量的中等收入者。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我國中等收入者比重約為24.03%,2016年為34.79%,到2020年將下降到45.01%,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在當前標準下,如果政策上之后希望,中等收入者比重在2020年有望達到50%。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農民工正在成為中等收入者的最重要來源。在勞動力資源充份流動和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農民工已經淪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來源。2016年,我國農民工數量已經超過2.82億人,占到全國總人口的20%左右,約占到全國勞動力數量的35%。同時,農民工的收益維持快速增長態勢,部分相對較高收入的農民工已經達到或超過中等收入門檻。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全國農民工人均月收入3275元,其中農民工最高20%收益組的月均工資已經超過8823元,遠超過各種標準定義的中等收入者門檻。
對此,專家表示,持續推進農村三產融合和農業科技創新,大力扶持農民工就業創業,不斷拓寬農民減免渠道等,是農民工收入快速增長的最重要因素。
不過,在楊穗顯然,雖然有一部分農民工的收入已經超過中等收入的門檻,但是他們在住房、養老、醫療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目前尚未享用到與城鎮居民相同的待遇水平,有利于他們淪為平穩的中等收入群體。
“未來不應進一步提高農民工市民化比例,減少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力度等,使得農民工具備平穩的收入增長來源?!比f海遠回應。
提質 消費升級助力經濟增長
居民收入快速增長與經濟增長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也將加快形成。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構建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構建勞動報酬同步提高。
一方面,經濟維持中高速快速增長為居民增收獲取了保障。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此前指出,我國經濟維持中高速快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也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低收入、帶來收益,為國家增強了綜合實力。
萬海遠建議,下一階段不應繼續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前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經濟保持中高速快速增長奠下基礎,從而造就城鄉居民的平穩增收。
另一方面,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升級步伐也在加快。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2016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0.1%,比2012年上升2.9個百分點,接近聯合國劃分的20%至30%的富裕標準;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開支占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分別比2012年提高2.0、0.7和1.3個百分點。
對此,萬海遠回應,中等收入者是釋放消費紅利的主力軍,也是產業結構優化的動力之一。不斷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對于我國經濟社會“調結構、穩增長、促發展、保穩定”具備最重要意義。
楊穗告訴記者,未來不應在三方面之后發力。一是維持經濟穩定增長、增進居民收入提升。二是強化政府再分配、縮小收入差距。這需要完備財稅體制和社會保障體制,增大社會保障待遇的城鄉差距和部門差距。三是消除分配不公、提高收入流動。既要完備要素價格機制,鼓舞人們憑借個人才能和努力取得市場報酬;又要超越壟斷,調節壟斷行業的過高收入,查禁非法收入。
“十九大報告明確稅收調節的政策導向,在市場分配條件下,收入來源多樣,收益差距較小是客觀存在,要結合我國正在推進的稅收制度改革,使稅收在調節收入分配,激勵創新建構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比f海遠說。